2017-09-15 10:17:07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資料包涵蓋但不限于以上內(nèi)容
保存小程序碼至
手機進行掃碼
華圖教育網(wǎng)整理了2017公共基礎知識題庫及答案、公共基礎知識模擬題、公共基礎知識練習題、公共基礎知識復習資料等,希望幫助考生快速順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礎知識考點。
2017公共基礎知識考點:法制史之唐律契約
1.買賣契約
唐律規(guī)定:凡田宅、奴婢及大牲畜的買賣,必須簽訂契約,并經(jīng)有關部門“公驗”;而土地買賣,“皆須經(jīng)所部官司申牒”,否則“財沒不追,地還本主。”此外,唐《關市令》規(guī)定:買賣奴婢、牛、馬、駝、騾、驢等,必須“用本司、本部公驗以立券”,“無私契之文,不準私券之限”。即明文規(guī)定,凡不可用私契者,禁止使用。應向官府處申請簽立“市券”者,故意不申請簽訂者,“過三日,笞三十;賣者,減一等。”
2.借貸契約
唐朝隨著商品貨幣經(jīng)濟的發(fā)展,民間借貸關系已相當復雜,社會上出現(xiàn)的借貸契約,唐朝統(tǒng)治者重視以法律調(diào)整之。唐律中把借貸契約關系分為幾種:一般附帶計息的消費借貸稱為“出舉”、“舉取”,所形成的債務稱“息債”;不計利息的消費借貸稱為“便取”;不計利息的借貸稱“負債”、“欠負”;債務人在成立契約時向債權人指定自己的財產(chǎn)為抵押的稱“指質(zhì)”;債務人在成立借貸契約的同時向債權人提交抵押品的稱為“收質(zhì)”、“典質(zhì)”等等。
不計利息的“負債”,在《唐律疏議•雜律》中規(guī)定:“諸負債違契不償,一匹以上,違二十,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備償。”關于附計利息的“出舉”,唐《雜令》中記載:“諸公私以財物出舉者,任依私契,官不為理。每月取利不得過六分,積日雖多,不得過一倍……又不得回利為本。”又規(guī)定:“諸以粟麥出舉,還為粟麥者,任依私契,官不為理。仍以一年為斷,不得因舊本更令生利,又不得回利為本。”很顯然,以上立法注意保護債務人,禁止私人高利貸。
唐后期的立法中,進一步降低法定利率,并對違法取利者加重處罰,如唐文宗時敕有規(guī)定:私人出舉“不得五分以上生利……其利止于一倍……如有違越,一任取錢人經(jīng)府縣陳論,追勘得實,其放錢人請決脊杖二十,枷項令眾一月日”。
3.因損害賠償所生契約
唐律對損害賠償所生契約,采取嚴格限制的原則。如《唐律疏議》舉例說明:“假有一牛,直上絹五匹,毀食人物,平直上絹兩匹,其物主登時傷殺,死牛出賣直絹三匹,計減二匹。牛主償所損食絹二匹,物主酬所減牛價絹亦二匹之類。”
公共基礎知識考題日趨多樣化和靈活?忌鷤儗θ绾慰焖僬莆2017公共基礎知識考試知識點、有效提高考試成績非常關注!華圖教育網(wǎng)從考生備考角度出發(fā),整理了2017公共基礎知識復習資料,幫助考生快速突破記憶瓶頸,獲取考試高分。
2017公共基礎知識復習資料推薦:
· 2017公共基礎知識考點:“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
· 2017公共基礎知識考點:辨析抵押權和質(zhì)權的區(qū)別
↓↓↓↓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相關推薦↓↓↓↓ | |||
國考 備考策略 |
國考 問答百科 |
各部委 職位分析 |
萬人 模考大賽 |
相關內(nèi)容推薦:
202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考點分布|考場設置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稅務系統(tǒng)成績查詢?nèi)肟趞時間|計算方法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海關成績查詢?nèi)肟趞時間|計算方法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海事局成績查詢?nèi)肟趞時間|計算方法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鐵路公安成績查詢?nèi)肟趞時間|計算方法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氣象局成績查詢?nèi)肟趞時間|計算方法
貼心微信客服
貼心微博客服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
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 國家公務員考試專業(yè)分類目錄 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入口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條件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費用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shù)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確認 國家公務員考試準考證打印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時間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流程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科目 國家公務員考試答題須知 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場規(guī)則 國家公務員考試真題解析 國家公務員考試成績查詢 國家公務員考試分數(shù)線 國家公務員面試公告 國家公務員面試名單 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格復審 國家公務員考試調(diào)劑名單 國家公務員面試技巧 國家公務員面試禮儀 國家公務員結構化面試 國家公務員無領導小組討論 國家公務員考試體檢考察 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