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2 15:37:40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資料包涵蓋但不限于以上內(nèi)容
保存小程序碼至
手機進行掃碼
前不久到某地調(diào)研座談,當?shù)匾晃活I導同志介紹完工作之后,對當前其分管領域的形勢及對策建議,脫稿作了一個歸納。話畢,他又迫不及待地補上一句:我說的這些并不是什么官話。身為干部,不愿自己的話語被打上“官話”標簽,這種心理其實很有普遍性,其中折射的對官話的復雜態(tài)度,頗值得深思。
官話,本來有其語言學上的涵義,承載著一些政治和社會功能,無所謂褒貶之分。問題是,時下不僅老百姓對官話十分倒胃口,而且許多干部自身也避諱之至。說白了,“官話”已經(jīng)被異化,淪為了照本宣科、高談闊論、廢話連篇的代名詞。
現(xiàn)在有些干部不光在開會作報告時,就是與群眾互動交流時,也盡說些大而空洞的“口號話”、耳熟能詳?shù)摹翱吞自挕、逢場作戲的“表態(tài)話”、言不由衷的“表揚話”,而且不假思索,幾乎出口成章,有時還會拉腔拿調(diào),板著一張撲克臉。有些人即使蹲進了大獄寫懺悔書時,還不忘那些套話、廢話、空話。還有的把說“官話”當成一種“時尚”,熱衷于矯揉造作,再簡單的事,也要整出個五六點,三五串排比句,否則,就覺得彰顯不出領導水平來。如此在語言上瞎折騰,就怨不得人們對“官話”敬而遠之,嗤之以鼻了。
誠然,人們反感“官話”,厭倦“官話”,許多干部心里也是明白的,但總有些人改不了動輒官話連篇的毛病,究其原因,往往有這樣兩大因素:
一是地氣不足。有些干部并不是文化水平低,沒有理論素養(yǎng),而是不深入基層,知識點都是書本到書本、報告到文件,不深入群眾,大腦中一片空白,自然不知道群眾所思所想,也就無法講得出群眾愛聽的話。二是自我保護。要說群眾愛聽的話,必然要求話里有干貨,問題要說到要害上,語言要有風格,有時還得有點“刺”。但有的干部生怕一言不當引來麻煩,成為升遷路上的絆腳石,于是,建立起特殊的話語體系,自以為講官話、說套話就進了“保險箱”。
干部怎么說話,表面上看是“說話技巧”,實際上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問題。就“說”的這個層面來講,首先要講真話、心里話。文以載道,言為心聲。從內(nèi)心深處迸發(fā)出來的話最能打動人。領導干部要講披肝瀝膽的心里話、懇切實在的真情話、言行一致的直白話,發(fā)自肺腑,才能情真意切,聲聲入耳、句句動人,拉近與群眾的距離。
俗話說,鼓要敲到點子上。敲準說話的點,前提是要把話語放在大局上考慮,放在群眾立場上權衡,把話講到“節(jié)骨眼兒”上,不僅語言精煉,還要入木三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群眾是真正的語言大師,領導干部只有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善于學習群眾的白話、土話、行話,從而使自己的語言更加簡潔明快、通俗易懂、質(zhì)樸生動,才能讓群眾喜聞樂見。
19世紀美國作家奧利佛·霍爾姆斯曾說:語言腐壞了,臭氣還熏染了一國的良心。話風之中見作風,那些套話、空話、大話充斥的“官話”,也是一種陳腐之風,暴露了思想的貧瘠、精神的懈怠和作風上的弊端。因而,改作風的過程中,必須大力掃除各種“官話”,在語言和思想上樹立求真務實的風尚。
《 人民日報 》( 2013年11月05日 04 版)
↓↓↓↓2022年省公務員考試筆試產(chǎn)品推薦↓↓↓↓ | |||
2022省考 成績查詢 |
2022省考 面試禮包 |
2022省考 面試峰會 |
2022面試 分數(shù)線 |
相關內(nèi)容推薦:
貼心微信客服
貼心微博客服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