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4 17:48:02 公務員考試網 http://dmtsz.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近日《人民日報》發(fā)文關注“斷篇”新聞,引發(fā)了學界和業(yè)界的諸多議論。我看這篇文章。感覺它的本意就是呼吁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完善問責機制。應當說這個論點是老生常談,《人民日報》從新聞“斷篇”角度來闡發(fā),確有新意,應當支持。然而遺憾的是這篇文章的一些分論點卻有些讓我不敢茍同。既然追問政府責任,為何又將禍水引到新媒體頭上?
文章的一個小標題是“網絡特性讓公眾健忘”。它認為網絡媒體追求新奇快、關注度和點擊率,往往加劇了公眾注意力的變更個轉移,從而產生了“爛尾新聞”、“斷篇新聞”。這樣的觀點從學術角度來說毋庸置疑,微博上不斷滾動的熱點占據(jù)著人們的視線,新一個熱點新聞會迅速覆蓋舊的新聞。“洗衣機絞死女童案發(fā)生后,有多少人還記得山西被挖眼男童?”但是我的問題是,為什么我們一定就要記得呢?是不是我們對于每一個新聞都必須記得?要記得多長時間才算合理?我們都清楚,新聞就是速朽的,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更是如此。新聞的社會意義,并不在于它一定要被“記住”,而是它是否推動了事件的解決,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向光明的方向發(fā)展,至少能夠給予民眾以啟示。曹林老師在講到新聞評論時就說過,如果一個評論員的文章在十年后拿出來還是那么應景,那是這個社會的悲劇。所以,我們寧愿新聞“速朽”,當然并不意味著新聞就可以“斷篇”。只是,就算公眾再關注,再記住不忘,事件就能解決了嗎?新聞自己不會提供解決方法,普通民眾除了在網絡上發(fā)表評論嬉笑怒罵,也不能提供現(xiàn)成的解決方案。新聞事件的主體,才是推動事件解決的最終力量。既然《人民日報》的主要觀點是呼吁政府部門要承擔責任,那么媒體終究只是個看門人,只是個瞭望員,大海航行還靠舵手,網絡媒體再追逐熱點追逐新奇快,也抵不過權力部門的不作為。
文章另外一個觀點是,傳統(tǒng)媒體要發(fā)揮優(yōu)勢,阻止“斷篇”新聞的發(fā)生。這個觀點本身也很值得商榷。傳統(tǒng)媒體的確可以對一個事件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報道,但是這樣就可以阻止爛尾新聞了嗎?像《人民日報》這樣的中央級媒體,對于很多權力部門的威懾力不言而喻,但遺憾的是沒有看見《人民日報》上有多少調查性監(jiān)督性的報道。恰恰是網絡上的反腐曝光取得了很多成果,大批貪污腐敗官員因此落馬。誠然網絡反腐的負面效應不容忽視,但是它確確實實使得官員在網絡面前如履薄冰。
即使像《南方周末》這樣擅長深度報道的地方媒體,要完成一篇調查性報道又談何容易?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財力以及面臨的風險相信每個媒體人都不會否認。而這種調查性報道見報之日,往往是事件還未解決之時,報道最后難免都以巨大的問號結尾。請問這樣的報道是否也屬于不合格的“斷篇新聞”?如果是又該如何解決?難道每個事件都得派記者長期駐守事無巨細隨時報道嗎?
總而言之,既然《人民日報》也明確了新聞“斷篇”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些政府部門的不作為,“新聞斷篇”的實質就是“責任斷篇”,又為何一定要拉上網絡媒體和公眾墊背?如果權利傲慢仍然橫行無忌,爛尾新聞斷篇新聞勢必會層出不窮。不論新媒體舊媒體,唯有合力倒逼使得權力運行不斷透明和高效,別無他法。這個過程中媒體自身的問題由媒體自己去解決,不過在拷問自身的同時萬萬不能停下腳步。
文/洪磊
原標題: “新聞斷篇”到底在拷問誰?
原文鏈接:http://hlj.rednet.cn/c/2013/12/24/3233072.htm
稿源:紅網
作者:洪磊
相關內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