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華圖教育
微信號:huatuv
+ 關注

公務員考試

您當前位置:公務員考試網(wǎng) > 招考 > 時政熱點 > 師生關系 誰先邁出交往第一步?

師生關系 誰先邁出交往第一步?

2014-07-22 11:29:19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華圖教育微信公眾號 華圖在線app下載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 資料分析題型
  • 資料分析公式
  • 數(shù)資易錯點
  • 數(shù)量關系公式
  • 常識百年黨史
  • 全年時政熱點

*資料包涵蓋但不限于以上內(nèi)容

掃碼領福利

保存小程序碼至
手機進行掃碼


學生版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教師版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學生與任課教師交流內(nèi)容


學生與輔導員/班主任交流內(nèi)容


教師版調(diào)查結(jié)果


學生版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教師版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片面強調(diào)“師尊”不再適應社會變化

  涉及學生的深層次交流不足

  網(wǎng)絡通訊阻礙面對面交流

  隨著新媒體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全面來臨,新的交往方式應運而生,對傳統(tǒng)的大學師生交往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時代變革中,大學師生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現(xiàn)實狀況到底怎樣?影響因素有哪些?又將如何發(fā)展?北京師范大學新聞中心調(diào)研組通過對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等十余所代表性高校的問卷調(diào)查,勾勒出高校師生關系的整體狀況,并針對如何構(gòu)建平等和諧的大學師生關系提供可行的建議。

  北京師范大學共發(fā)放問卷2500份,收回2230份有效問卷。

  ◇樣本描述◇

  如下表所示,在回收的2230份學生問卷中,男生比例為58.3%,多于女生41.7%;文科專業(yè)50.4%,與理科專業(yè)的人數(shù)49.6%基本相等;年級分布比較分散,大部分為大二年級以上的學生,占92.4%;非學生干部55.5%,略多于學生干部44.5%;對自身學業(yè)成績評價為“良好”和“一般”的學生占絕大多數(shù)。

  在收回的教師有效問卷1089份中,男教師557人,女教師532人。文科類430人,理科類439人,工科類219人。教授332人,副教授407人,講師290人,其他類60人。年齡在30歲以下的168人,30-40歲的462人,40-50歲的321人,50-60歲的95人,60歲以上的43人。

  ◇高校師生交往現(xiàn)狀◇

  1.目前師生交往現(xiàn)狀存在反差,教師滿意度比學生滿意度高。

  高校教師對于目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比較高。值得注意的是有22%的大學生選擇了“無所謂”?梢钥闯,目前師生關系交往現(xiàn)狀存在反差,教師單方面滿意度比學生單方面滿意度高。

  分析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jié)論: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不再適應社會的變化。

  教師對于師生關系的滿意度比學生更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們在潛意識中已經(jīng)習慣于將自己作為教育的主體,認為大學應該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性作用。另外,隨著大學教師科研壓力、生活壓力增大,受社會經(jīng)濟思潮影響,更熱衷于其他方面的投入,對于教學的投入也不足,因而對師生關系等持較低的關注度,也就容易獲得較高的滿意度。

  筆者認為,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影響。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包括從封建時代的科舉教育到如今仍然盛行的應試教育,一直以來我國師生關系中突出的是“教學關系”,強調(diào)“師尊”,那么相對而言學生就處于一個卑微和從屬的地位,與西方的平等的“人際關系”形成鮮明對比。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無論是把“嚴”理解為學生對教師的尊敬,還是為師之道的莊嚴,都在無形中把教師和學生劃分成了兩個不平等的階層。不平等的階層必然會出現(xiàn)交往障礙,教師處于高位,必然形成一種被動的交流心態(tài)。然而,這種心態(tài)也影響了學生與其主動交流。反觀現(xiàn)今的教育活動,師生間的對話性交流已經(jīng)極少了,雖然教育活動仍然通過語言為中介,但多數(shù)情況下變成了單向的宣講和說教,其師生交往的互動性遠不及先賢所進行的對話式教育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中的對話式交往值得汲取并發(fā)揚,但其中的師生等級觀念和極度的尊師觀念則值得我們反思。

  目前我國社會處于轉(zhuǎn)型時期,全媒體技術(shù)的廣泛應用直接影響了大眾的交流方式變革,而國際范圍內(nèi)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和深入,西方文化中平等的師生關系也極大地沖擊著我們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

  2.大學生希望與教師的關系是富有幫助性的(35.6%)、易接近性的(29.2%);大學教師對師生關系的定位傾向于:亦師亦友,在情感和生活上都關愛學生(79.3%);教學相長,相互促進和提高(67.2%);互惠互利,在科研項目和人際交往中彼此收益(52.5%)。

  通過分析可知:在師生關系定位方面,大學生與高校教師都存有積極期待,對于師生交往的意愿都很強烈。在這種前提下,誰先邁出師生交往第一步變得至關重要。

  實際上,師生間關系的疏離更具有普遍的代表意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媒體技術(shù)的日漸發(fā)達,學生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和渠道學習社會文化,這種社會文化信息傳遞渠道的多元化導致教師的社會功能和角色含義日趨單一,年輕一代不再對教師有依賴感和神圣感,從而使得大學師生關系出現(xiàn)疏離。對這種關系的變遷,我們應該辯證看待,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感的削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學生的獨立性的增強,教師不應該對此感到失落,而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多元化的學習渠道,通過知識傳遞以外的人性化師生交流方式來拉近師生之間疏遠的關系。

  3.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生與教師基本沒有交往,大學師生總體交流頻率過低,交流深度也有待提高。

  如上表所示,雖然前4個選項的選擇比重之和達到了62.1%,但是,仍有約三分之一(32%)的大學生選擇了“我和老師基本沒有交往”。從前4個選項分別的比重來看,師生交往中更多的是給予學生幫助(27.7%),而給予的理解和激勵較少,這表明當前師生交往的頻度和深度均有待提高。

  分析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得知:劇烈的甚至可能引發(fā)暴力事件的極端師生沖突往往都具有個性,其引發(fā)的背后通常會有獨特的誘因,不具備必然性和代表性,這也駁斥了坊間一度傳聞的“師德淪喪”“師生關系惡劣”觀點。相比較而言,師生間關系的疏離更具有普遍的代表意義。

  4.大學生和大學教師在愿意接近和反感的對象選擇上具有相似性,但均表現(xiàn)為被動形式,期待對方先邁開師生交往第一步。

  大學生最愿意主動接近和溝通的教師是“性格和藹可親的”(50%),其次是“對學生比較關心的”(18.4%)和“學術(shù)水平高名氣大的”(16.4%)。其中,性格和藹可親占到50%,這仍然體現(xiàn)了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被動地位,期待教師性格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能夠主動與學生交往,關心學生,學生們也已經(jīng)接受并且習慣于這種被動性,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師生交往對于教學,對于自身的全面發(fā)展的意義。

  另一方面,大學生比較反感的教師是“學術(shù)水平差、不專心做學問的”(35.6%)“對學生漠不關心的”(23.8%)“過分關注經(jīng)濟效益和自身利益的”(19.8%)。我們也可以從反面看出,大學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師德操守極大地影響著學生是否愿意與其交往。

  調(diào)查所示,高校教師最愿意交往的學生是“愛思考、愛提問,敢于主動質(zhì)疑的學生”(85%),其次是“性格活潑,愿意主動溝通的學生”(56%),勤奮、認真,傳統(tǒng)型的學生也比較多受到教師的關注(39%),分析這三項,我們不難看出,高校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還處于被動狀態(tài),傾向于學生主動與老師溝通。

  教師關心學生,與學生進行交往應該是一個主動的行為,而非出于學生的要求,但是學生的反響會影響到教師的熱情和信念,在教師的努力下,有的學生會有所變化,但也許有的頑劣的學生永遠不會轉(zhuǎn)變。教師應當扭轉(zhuǎn)這種“被動等待”觀念,充分理解師生交往的意義,并且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關注和參與到師生交往當中來。

  5.大學生日常交流最多的教師與期待與之交流的教師之間存在明顯的反差,交流愿望沒有充分實現(xiàn)。

  大學生日常與之交流最多的是“班主任或輔導員”(42%)和“專業(yè)授課型教師”(30.7%),他們期望與之交流的教師是“專業(yè)授課型教師”(48.3%)和“班主任或輔導員”(20.9%),現(xiàn)實與期待有一定的偏差。

  我們可以推斷出,大學生期待與高校教師有高質(zhì)量、較為深入的交流,但實際上,與大學生交往最為頻繁的是班主任、輔導員,他們在一定意義上無法滿足學生的交流愿望。當然,這也促使我們健全班主任、輔導員相關制度,進一步加快班主任、輔導員專業(yè)化建設,使班主任、輔導員能夠成為連接專業(yè)教師與大學生的紐帶,促進雙方的深入交流。

  ◇高校師生交往內(nèi)容◇

  高校師生交往涉及的內(nèi)容主要局限于課業(yè)學習方面,可以看作是淺層次的交往。包括對對方的了解和自己生活中的困惑和挫折等話題則很少得到交流,而這種涉及個體自身的主題才是較深層次的交流,能夠坦誠地談論自己談論對方才能建立比較親密的人際關系。

  對于師生交流內(nèi)容的分析可以折射出,在并不充分的師生交流中,大量的交流仍然集中于知識傳遞、課程學習等方面,而有助于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的師生之間深入親密的交流嚴重不足。

  ◇交流形式和方式◇

  身處信息時代使得師生交流的形式也十分多元化。從學生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可以看出,從交流形式來看,接近一半(46.4%)的大學生選擇了在“課后其他時間”與老師交流;而選擇在課堂上交流的人數(shù)并不多,只有22.2%;選擇在學術(shù)沙龍等課后答疑時間交流的學生分別占8.9%和22.6%。從交流方式來看,面對面交流(33%)、電子郵件(30%)、電話與短信(26.3%)可謂三足鼎立。

  而從教師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來看,在課堂上提問的學生占大多數(shù)(74%),在沙龍、課后答疑和其他時間提問的學生所占比例均不大,分別為22%、30%、32%。

  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面對面交流,占94%,電子郵件交流所占比例也較高(56%),而通過即時交流工具和電話短信交流的學生不多,分別占29%和36%。仔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教師所說的面對面交流僅僅局限于課堂的課業(yè)交流,這與師生關系理想中的面對面交流還是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

  分析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得知:當面交談被認為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從調(diào)查結(jié)果可以看到,師生之間面對面交流方式并不普遍,很多的大學生受訪者選擇了課后時間網(wǎng)絡即時交流工具、電話短信這些間接的、非面對面的聯(lián)系方式。誠然,這些聯(lián)系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這也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出了當前師生關系的不對等狀態(tài),師生之間仍然有一個無形的等級的存在,阻礙著師生之間進行更為親密和深入的交流,脫離現(xiàn)實交往而依賴網(wǎng)絡交往。

  ◇影響高校師生交往的因素◇

  1.對待老師測評意見

  超過一半(57.1%)的大學生選擇了“認真填寫”教師測評意見,同時,也有40%的大學生未能認真填寫,其中憑感覺隨意填寫的占16.2%,更有16.3%的同學對于要求寬松的老師給出超出客觀的好評價,而7.2%的同學對于要求嚴格的老師卻給差評。

  近年來,作為對高校教師教學監(jiān)督的一大重要機制,大學生評教制度在全國高校逐漸推廣,然而一邊是大學生的求學渴求,一邊則是許多大學生監(jiān)督權(quán)力的異化:一方面很多大學生對一些老師不滿意;另一方面卻又敷衍了事,“慷慨”打出高分。在評教制度設立之初,我們希冀評教制度能夠成為影響高校師生交往的一個支點,通過這個支點撬動師生關系交往良性發(fā)展。然而,我們從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中得知:雖然有58%的學生選擇了認真填寫,但依然有42%的大學生敷衍了事,甚至存在惡意評價,這種現(xiàn)象讓我們對評教制度的設計有所反思。

  2.如何對待師生關系中的不滿

  對于師生關系中存在的不滿,僅有26.1%的大學生曾與相關人員進行過溝通。在未曾進行溝通的大學生中,有接近一半(47.3%)的大學生認為“大家都不說,所以也不說”,19%的人選擇“說了也沒用”、16%的人認為“曾經(jīng)反映過,但是沒有反饋”。

  分析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得知:多數(shù)大學生并沒有形成一種維持良好師生關系的意識;同時,缺少一種有效的反饋和溝通機制也使得很多大學生望而卻步。

  3.影響因素

  調(diào)查表明,教師認為學生的尊重態(tài)度是關鍵,如果學生重視學習,且有意愿主動與教師溝通,教師一般不會拒絕與學生交往。學生認為在師生交往互動關系中,師與生之間的互動是核心,教師的作用非常重要。(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 執(zhí)筆人:方增泉 鄭偉 祁雪晶 林香順 曹寧)

↓↓↓↓2022年省公務員考試筆試產(chǎn)品推薦↓↓↓↓
2022省考
成績查詢
2022省考
面試禮包
2022省考
面試峰會
2022面試
分數(shù)線

相關內(nèi)容推薦

(編輯:admin)
活動推薦
熱門課程
聯(lián)系方式

貼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識別二維碼添加客服
關注我們:后臺留言
精品內(nèi)容搶先看,專業(yè)客服答疑

貼心微博客服

微信客服:識別二維碼添加客服
驗證信息:省考
有問題找圖圖,答疑解惑小幫手

圖書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立即咨詢
華圖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務員的人都關注了我們!
立即關注

10萬+
閱讀量
150w+
粉絲
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