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4 09:00:26 公務(wù)員考試網(wǎng) http://dmtsz.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共同參與孩子的成長,才能滿足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成長需求
家是什么?對中國人來說,家曾經(jīng)是堂前萱草、圍爐夜話,是嚴父庭訓(xùn),是慈母燈下縫紉寒衣……家是至真至美至善的所在,是每一個孩子人生最溫暖的起點。
看看現(xiàn)在的許多小家庭,又是怎樣的一番場景呢?晚炊之后常見的,怕是年輕父母握著手機邊吃邊刷微博微信,顧不上傾聽膝下幼兒軟軟的稚嫩表達。都說現(xiàn)在進入了“微時代”,工作、社交甚至購物,都因互聯(lián)網(wǎng)終端在掌中的普及,而綿延成了24小時無休。幼兒則抱著父母扔過來的ipad沉湎游戲,稍大的孩子獨自沉埋于題海文山,等到了中學(xué),孩子們自己也被“掌中寶”深深誘惑。
這些淺淡的、片斷的“微交流”,阻隔了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的親情。當你迫不及待忙著在電腦上、手機上刷屏發(fā)言、“曬”各種照片、忙各類點贊時,卻忽略了聲稱“最愛的”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空寂。孩子和父母雖處一室卻常無交流;很多父母雖然每天都在孩子身邊,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父母陪伴。這種現(xiàn)象被專家稱為“隱性失陪”。
不少城市兒童,貌似有多達六位至親長輩的貼身照顧,物質(zhì)上未必匱乏,精神上卻可能孤寂無依——“失陪兒童”受到的隱性傷害,重重疊疊,日積月累,遲早會釀成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難以下咽的苦果。一項針對我國超過1000個家庭的學(xué)前教育現(xiàn)狀進行的長達5年的研究表明,父母“失陪”現(xiàn)象相當嚴重,存在三個突出問題,即“托付式教育”“隱性失陪”和“父親在教育中的缺失”。
其實,這三個問題的指向是同一個——高質(zhì)量的親子互動嚴重匱乏,使父母和孩子互相成為“熟悉的陌生人”。越是幼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的積極陪伴。共同參與孩子的成長,才能滿足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成長需求。
現(xiàn)在,我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超過6000萬,長期的親情疏離,影響不可忽視。能否再關(guān)注一下,城市里還有多少“隱性失陪”兒童呢?眾所周知,長期處于親情饑渴狀態(tài)的孩子極易形成叛逆、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微時代”來得猝不及防,不少年輕父母漫不經(jīng)心地放棄了對孩子的情感與精神滋養(yǎng),所造成的家庭交流困境,正威脅著他們的身心健康。倘若不加重視,任其發(fā)展下去,這份對童年的虧欠,不但永遠無法彌補,更透支著未來。
環(huán)顧四周,有多少孩子失去了親情滋養(yǎng),眼眸中不再有安寧和清澈,開始用怯懦、自卑甚至敵意的眼神打量這個世界?當初為人父為人母,最初的歡欣過后,請記得,別對孩子“失陪”。否則,明天,這些孩子可能對家人、對社會都失去愛與溫存。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14日 05 版)
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