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5 14:05:40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http://dmtsz.cn/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參考答案及解析
2006年河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試卷
第一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
1.B[解析] A、C、D表述均過于絕對。
2.B[解析] 略
3.B[解析] B項根據(jù)文段不能推出來。
4.D[解析] 第一句是總起句,后面的文字是對這句話的說明,所以最佳答案為D。
5.C[解析] A項正確,但卻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B、D項表述錯誤,商鞅變法開始的早晚只是相對于李悝變法而言,并沒有絕對的早晚評價。故選C。
6.A[解析] 第一句話是主旨,后面的文字是為了說明第一句話而舉的例子。
7.A[解析] “延口殘喘”是指一息尚存,生命即將終結。此處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悲憤、壓抑和無奈的情緒,而不具有英勇抗爭,一往無前的含義,故選A項。
8.C[解析] 由文段最后一句“因此,沒有生產力的發(fā)展,就不會有人權問題的產生”可知,本題正確答案為C。
9.B[解析] 文段中括號內的注釋很明確的說明,在小說最后才交代的是主要人物幾易姓名,而不是小說結構問題。故B項理解有誤。
10. C[解析] A選項中福特是因為尼克松水門事件下臺后接任總統(tǒng)的而并非因經濟好當選總統(tǒng),排除A。B選項中“唯一”一詞表述太過絕對,與題目中的“首要”相沖突,排除B。D項與文段表述正好相反,文段說的是卡特競選連任時“經濟情況不好”,排除D。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11. B[解析] 文段說的是:銀行貸款數(shù)量超出銀行存款數(shù)量過多,就會造成通貨膨脹。A、C、D三項都超出了文段陳述內容的范圍,即根據(jù)文義不能確定其正確與否,所以都予排除。
12. D[解析] 標題必須對文段內容起到概括作用,A、B項很明顯不是文段的重點,C項的概括也不全面,相比之下,只有D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故本題正確答案選D。
13. C[解析] 文段最后一句“古人已經注意到利弊的辯證關系”為主旨句,C項是對主旨句的同義替換,故選之。
14. D[解析] 文段主要圍繞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的結構設置、功能及與基層政權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描述,D項表述最為全面,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15. D[解析] 文段未提及石油公司有意不加大對石油設備的投資問題,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16. B[解析] 文段用了三個“如果……就不會……”的排比句式來加強語氣,說明先有科技,再有科幻小說。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17. D[解析] 文段以分號為界,前半句說的是繞過壁壘體現(xiàn)能力,后半句說的是繞過壁壘,成為強者。由此可知,D項對文段的意思概括總結得最恰當。
18. C[解析] 文段主要圍繞教育革命進行闡述,究其原因是多媒體的應用,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19. B[解析] 原文說“英國的法律明確規(guī)定允許家長體罰孩子”,“孩子犯錯會受到糾正甚至體罰”,但并不能就此說明英國人經常體罰孩子。故本題選B。
20. D[解析] A、B項表述片面,C項表述錯誤,只有D項表述與文段主旨相一致,即經濟改革超前給社會帶來了問題。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21. C[解析] 文段首句為主旨句,C項是對主旨的同義替換,故選之。A、B、D項的說法無科學依據(jù),是對文段意思的曲解。
22. C[解析] A項“只能間接獲取”說法有誤。文段說的是顯性信息可以直接或間接獲取,并未說隱性信息就一定是間接獲取的,故排除A。B項將原文的“未萌的‘胎動’信息”改成了“未萌的‘胎動’”,顯然偷換了概念, 排除B。D項“能提示尚未公開的信息”,但文中未提及“尚未公開”,顯然擴大了概念的內涵。只有C項與文義一致,故選之。
23. C[解析] 根據(jù)文段末尾“但以下要點可以使應聘者提高應試能力,增加成功率”可知,下文應談“應試要點”,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24. B[解析] 文段用關聯(lián)詞“因此”來引導全文的中心句。所以原文的中心是改革支農資金分配使用的方式,充分發(fā)揮財政資金投入對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的帶動作用。故正確答案為B。 A項不是文段重點,C項說法過于籠統(tǒng),D項表述過于絕對,均予排除。
25. A[解析] B項說法該書未提及,C、D項說法片面,只有A項概括性最強,表述全面,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26. A[解析] 根據(jù)段落中“欲知……首先……”一句就可以很明顯地知道,物質的微觀結構指的是微觀物質即各種小粒的內部結構,只有A選項清楚地表達了這個意思。
27. C[解析] “不可思議”原指不可理解,不知道原因,文段A、B、D項講的都是有關崩潰的情況,排同,此三項均不選。故選C。
28. B[解析] 文段未提及宗教神權,因此也不可能將鄙厭科學的人和宗教神權聯(lián)系在一起。故本題選B。
29. C[解析] 作者引用釋迦牟尼、耶穌基督的名句是為了說明釋迦牟尼、耶穌基督像青年人一樣的注定煩悶,但并未對此給予肯定,故C項不符合文意。
30. D[解析] 文段主題為應試教育,A、B、C三項說的都是應試教育,只有D項說的是孩子,故D項不符合文意。
相關內容推薦:
10萬+
閱讀量150w+
粉絲1000+
點贊數(shù)